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统计处资料,代谢症候群衍生疾病的死亡威胁年年攀升,且2013年死亡率31.3%,超越恶性肿瘤的29%。不过,调查发现,台湾民众可正确回答“三高”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的比例仅3成,认知度缺乏,加上不爱运动,长期易增加肥胖和三高疾病的罹患风险。
代谢症候群5指标 多数民众认知不及格
代谢症候群的5大指标,分别为腹部肥胖(腰围)、血压、空腹血糖值、血液中好的胆固醇(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,以及三酸甘油酯。若3项以上指标出现异常,则为代谢症候群,未来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症、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至6倍。
预防疾病要先认识危险因子,不过,健康基金会公布”2014代谢症候群与运动认知度调查报告“发现1200名六都成年人中,能正确回答“三高”的比例仅29.3%,正确回答5个代谢症候群指数仅19.5%,正确回答健康男性腰围上限90公分、女性80公分的只有15.6%,知道腰围代表内脏脂肪者只有28.4%,显见民众对代谢症候群的认知度普遍偏低。
防内脏脂肪堆积 腰围控制男90、女80
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誉教授孙璐西表示,代谢症候群多起因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腰围上的内脏脂肪。一般来说,脂肪细胞可分为“皮下脂肪”和“内脏脂肪”。皮下脂肪组织稳定,没有异常游离脂肪酸分泌的现象,代谢正常,容易形成西洋梨型肥胖体型,身材肿胖却非代谢症候群患者。
而内脏脂肪堆积易形成中广身材的苹果型肥胖,内脏脂肪组织代谢活性高,会分泌过多的游离脂肪酸致使代谢异常。若腰围越大,代表内脏脂肪堆积越多,未来罹患代谢症候群和三高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。
运动也难瘦!原因:动太少、动太弱
控制腰围和三高、健康均衡饮食,以及规律的运动习惯,有助于预防代谢症候群。但此次调查却发现,72.1%有运动习惯的人当中,仍有32.9%民众BMI过重、26.3%饱受三高或代谢症候群所苦。
专家认为,可能原因是运动总量不足或强度不够所致,建议养成“少坐多动”的体能活动习惯,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强度的有氧运动;若生活忙碌,无法花费额外时间增加活动量,也可透过通勤走路、做家事、倒垃圾等方式,将劳动变成运动,增加非运动性量的消耗,减少肥胖和代谢症候群的风险。
专家认为,走路是最简单的动态活动,多走多健康,尤其达到每分钟150步以上的走路速度,更有助于预防代谢症候群。2013年比利时文献就记载,每天增加快走4000步(约30分钟),可降低糖化血色素HAB1C数值0.5%,推估可减少3成糖尿病并发症、4成糖尿病相关死亡率。